作为一名从事海外教学工作的汉语老师,我们面对的外国学生群体数量庞大,所讲授的课程种类和遇到的班级类型也一定非常丰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讨论两类比较特殊的班型。对于这样的班级类型,你会怎么做呢?在我的印象中,我遇到比较麻烦的班级类型主要有两种: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类班级的构成和特点。众所周知,国内外的很多大学都开展了一种“主修+辅修”的学习模式,旨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知识和理念。当然,学校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同时满足学生的第二兴趣和社会职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我所任教的学校里也一样,这里的外语专业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辅修其他专业。而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更多地会选择再辅修另外一门外语,例如英语专业的学生会辅修汉语专业,汉语专业的学生会辅修日语专业等。有的学生曾向我表示他们辅修另一门外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该校每节课的间隙是没有休息时间的,而外语专业的教学楼比较集中,不会因为辅修其他学院的课程而把时间耽误在路上;不难发现,外语专业的学生喜欢辅修的另一门外语一般与自己的母语或主修的外语相近,比如很多日语专业的泰国学生会来辅修汉语专业。学生们表示,辅修另一门这样的外语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容易;当今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不再仅限于单一语种的外语人才,而是多语型人才。在很多的泰国招聘中我们常见到“掌握中英双语更佳/优先”,所以是社会的需求让更多的外语专业学生不再局限于学习自己的主修外语。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我遇到了“专业与非专业混合班”不足为奇。我所教授的课程名为“初级商务汉语”,是一门汉语专业的学分选修课,但是使用的教材是一本更注重阅读的《经贸汉语阅读教程》。正常情况下,来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是汉语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汉语水平约为HSK4-5级。所以,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不单单是以掌握语言的使用为主体,而要更多关注商务汉语的术语含义和普通汉语的“商用”。而这次的班级里却出现了几位辅修汉语的学生,这几位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平均水平应该在HSK3级,个人觉得这些学生尚未达到学习这类课程所需的汉语水平。主要针对语法和句型的测试,了解非专业学生的汉语水平,以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在学习商务汉语专业术语方面,专业与非专业的学生学习难易度相差不大,所以在教学上可以“一视同仁”。但是,针对普通汉语的“商用”和一些有可能造成困扰的语法或句型要进行重点讲解,一方面加深汉语专业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还要让非专业的学生理解并赶上进度;在汉语专业的学生作业和报告中,我设置的评分标准更专注于语言的实际使用效果,也就是说更关注专业术语是否使用准确,关注普通汉语的“商用”是否合理;相反,对于非汉语专业学生的作业和报告,我更注重学生的语法和汉语表达是否准确,而能否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是一个加分项。写到这里,估计会有一些老师质疑我设置了不同的评分标准是否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公平。但是,我并不这样觉得。公平与不公平是基于“比较”而言的,而与“谁”比较则是另一问题。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外语专业多为小班教学,每班人数在20人左右,且相互认识熟悉。而且,班级的学生座位一般呈聚集型分布,汉语专业学生坐在一起,非专业学生坐在一起。所以,即使出现了学生之间比对成绩的问题也多半发生在各自的群体内部(内部比较),几乎不会出现跨群体的比较。另外,在出勤、小考和客观试卷考试中大家都是根据同样的标准答案进行评分,但是针对作业和报告的主观部分,老师有权力根据不同学生的类型设置不同的评分标准。在这样特殊的班级里,两类学生的汉语水平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如果主观考试采用相同标准,难保不会出现外系学生挂科的结果。而对于外系的兴趣学习者而言,取得进步更多源自于鼓励,所以我觉得这里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一下。有一些从事海外教学工作的汉语老师也应该曾经遇到过类似的班级,所谓“大熔炉”式的班级是指班级中的学生在年龄、职业和学习需求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我的印象中,我曾遇到过最大杂烩的班级当属周末社会班,且是零基础的初学者。班级里的学生下到七八岁的小学生,上至五六十岁的退休人员。他们的职业更是千差万别,除了中小学生以外,还有以留学为目的的大学生、政府官员(警察等)、因工作需要的公司职员、更有因为喜欢中国电视明星而来学习中文的自由职业者。面对这样的班型,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把年龄、学习目标等作为划分学生特点的单一指标,而是要综合的考虑在一起,尽量兼顾各个类型学生的需求。对于零基础学习者,我们设置的第一个级别以汉语拼音教学为主,课文内容方面以问候、自我介绍为主,而语法则以最基本的汉语语序和几个简单句型为主。所以,不给学生增加“负担”,为学生打好汉语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学要回归课本,不再课上对课本内容进行扩展。如果学生有额外需要,我们可以下课组建班级群,把相应的扩展上传到公共空间,并解答相关问题。对于这样的班级,课堂气氛也很重要。由于年龄、兴趣和职业各不相同,班级有时难免会比较安静、沉闷。这时“语言”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更是一种交流工具。对于泰国等小语种国家,大部分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采用的教学媒介语仍然是英语,或者有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会使用全中文进行教学。基于各种原因,我们大部分人是无法使用该国母语进行解释和教学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课下稍微学习一下当地语言呢?尤其是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如果他们的老师可以讲一些当地语言,他们一定会对老师本人和汉语课更感兴趣。在这个级别上的当地语言也一定不会很难,而且作为老师我们也不一定要说的非常标准和准确,只是把说当地语言作为一种缓解气氛的工具。一方面,让学生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样,初期学习外语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快速学习当地语言难免会产生一些好笑的错误,把这样不伤大雅的小错误带进班级也会使得你的课堂更加有趣。但是,我们要注意“度”的问题。如果你知道自己说得不够准确,请不要在解释汉语问题的时候使用当地语言。它只是一种缓解课堂气氛、增加课堂趣味的调味品,而不是课堂媒介语。有参加过志愿者、公派及证书考试的老师们应该都或多或少听过一些说课的流程模板,比如:寒暄问候、复习旧课,导入等等。而最常见的模板上大多建议复习5-10分钟,而在有些实际教学中这样真的合理吗?周末社会班情况复杂,他们在工作日时间几乎不会学习汉语,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大多数学生只有在周末的汉语课才会接触到汉语。对于这样的班级,每节课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所占比例不能仅仅局限于5-10分钟。对照我在泰国语言学校学习泰语的经验,那里的泰语老师在一节课上复习与学习新课的时间分配比例约为“四六开”,也就是说几乎用了一半的课堂时间进行复习。当然,从效果上看学生们并没有因为是复习旧课而觉得无用,相反这种“复习”式的操练不仅让大家快速进入课堂状态,而且从长期来看学生掌握得更加扎实,更敢于用学过的内容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如果有些老师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课堂时间分配的方法,我建议可以试着以学生的身份去一些其他语言机构借鉴经验,然后再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合理分配复习和学习新课的时间。
以上,就是我对于两种特殊班型的一些教学和管理经验。在海外教学的道路上,我也只是一个刚刚起航的新手,还有很多事需要去慢慢摸索。我的建议和方法也许不能完全适应所有老师的班级,但是希望或多或少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如果有什么不足,欢迎各位老师指正并在下方 写留言 参与讨论!
孙宁田,华侨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7-2019年曾在泰国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2019年8月至今,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公派教师。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打赏吧
本周课程,均有回放
一、5月18日(一)19:00:20年东北师范大学“拟录取”考生分享会二、5月19日(二)19:00:汉教生考取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分享会三、5月20日(三)19:00:汉办公派教师课堂管理真题解析四、5月21日(四)19:00:汉语国际教育“教育博士”经验会五、5月22日(五)19:00:汉教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音序怎么排?六、5月24日(日)19:00:段老师葫芦丝中音5/6七、5月24日(日)20:10:段老师竹笛乐理、笛膜贴法、指法3/2/1/4中音与高音
分享汉教资讯、共享汉教资源
咨询、合作微信:hanjiaoquan520,备注:姓名+学校/单位+何事
投稿:duiwaihanyugkk@163.com
【号内搜】| 志愿者 | 公派 | 证书笔试 | 证书面试 | 二面 | 英国BC | 大理事会 | 关键语言 | 招聘 | 考研 | 考博 | 教学 | 学术 | 才艺 | 社群 | 微师APP | 联谊 | 微博 | 抖音
【最后24小时拼学】5月19日19:00直播:汉教生考取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经验会